“全面提升”!重要时间点,中央金融办主任在上海召开这一座谈会

Connor 火必全球交易所 2025-05-21 3 0

“全面提升”!重要时间点,中央金融办主任在上海召开这一座谈会

“全面提升”!重要时间点,中央金融办主任在上海召开这一座谈会

撰文丨余晖

4月29日,驻沪中央金融机构支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立峰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他强调,要全面落实中央金融委近期印发的《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加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协同联动,全面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全面提升”!重要时间点,中央金融办主任在上海召开这一座谈会

展开全文

资料图

上海是世界和中国经济的重要连接点。

“五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五个中心”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中,金融中心是其他中心的资金保障。

到2025年,能级显著提升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金融中心作为蕴含强大经济能量的资本循环枢纽,对所在国家及全球经济金融活动产生强大渗透力和影响力,是当今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

1991年,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时就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历了多个阶段: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任务,从国家战略高度启动建设进程。

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19号文件”,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要求到2020年,把上海建设成为与中国经济实力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

2021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任务,从国家战略高度启动建设进程。

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19号文件”,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要求到2020年,把上海建设成为与中国经济实力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

2021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稳步推进、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3650.30万亿元,同比增长8.2%。

为何要“加快建设”?

为什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加快建设”?

2024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党委曾撰文提到过八个字——“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文中提到,全球经济金融紧密关联,个别国家将金融武器化,滥施所谓“金融制裁”“长臂管辖”。加快建成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的、为人民拥有和拥护的国际金融中心,有利于确保极端情况下我国内外循环通畅稳固,增强我们的应对信心和底气。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关税壁垒增多,冲击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国际经济循环造成了阻碍。

在4月29日的座谈会上,何立峰指出,要冷静分析、沉着应对近期外部形势的发展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何立峰是以“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身份出席会议的。

中央金融委员会是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具体职责包括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负责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研究审议金融领域重大政策、重大问题等。

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是中央金融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实现新突破新提升

在座谈会上,何立峰提到了“新突破新提升”:

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持续强化上海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增强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断实现新突破新提升。

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持续强化上海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增强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断实现新突破新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年来,虽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效显著,但仍有相对不足的地方,其中一个就是与世界的链接仍不够强、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较低。

去年1月,《解放日报》撰文提到,过去30余年,尽管上海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但是对标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国际一流金融中心,还有明显差距。另外,在金融机构能级、金融基础设施面向国际的服务能力、人民币离岸金融体系等方面,也仍有进步空间。

一些动作已经展开。

就在今年4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对外印发。《方案》着眼于更好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特殊作用,从提高跨境结算效率、优化汇率避险服务、强化融资服务、加强保险保障、完善综合金融服务等五方面提出重点举措,支持各类主体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