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人生 阅读打底——全民阅读倡导者聂震宁谈阅读与创作

Connor 火必全球交易所 2025-07-17 2 0

天津日报记者 仇宇浩

著名出版家、作家、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聂震宁,曾在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第一提案人,与30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开展全国全民阅读活动的建议”的提案,多年来一直不遗余力地倡导全民阅读。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聂震宁将自己在各领域取得的成绩都归功于阅读,并鼓励读者多读经典。

读书的四大理由

“我从读书人到写书人再到出书人,又从出书人做回写书人、读书人。”74岁的聂震宁,既是出版家、作家,也是全民阅读倡导者、领读人……无论人生的哪一面都与阅读密切相关。上世纪80年代初,聂震宁以《绣球里有一颗槟榔》《暗河》《长乐》等作品在文坛崭露头角,1988年荣获首届庄重文文学奖;后投身出版事业,先后任漓江出版社总编辑、社长,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主持引进了“哈利·波特”系列、“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系列等“双效”俱佳的作品,主抓推出的《历史的天空》《东藏记》《英雄时代》同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曾获韬奋出版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等荣誉。

是阅读和写作让聂震宁得以走出乡村,从此人生辽阔。在聂震宁看来,“阅读力决定学习力。阅读力是思想力、创新力的基础,是教育力、文化力的一部分,包括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三个要素。”如今,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如此多样、便捷,为什么一定要阅读文字?聂震宁总结了读书的四大理由:“读以致知、读以致用、读以修为、读以致乐。不管通过哪种介质,阅读文字确实费力,不如观影看图来得轻松。但是文字的阅读,是人类最重要的脑力活动,是人们的智商、情商、思维力和想象力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基本路径。”

回归创作 感念师恩

在出版领域耕耘近30年后,聂震宁回归了小说创作,“我想要写的小说有很多,家族传奇、艰难岁月等生活馈赠,都蓄势待发。然而随着年岁渐长,我就愈发急迫地想把对老师的感念写出来,致敬那些影响我至深的中学老师。他们颠簸在时代的狂流里,却安贫乐道、诲人不倦。他们对学生的教育与感召,令我无法忘怀。”

致敬恩师的《书生行》综合了聂震宁初中时的校园记忆,60年前那个雷电交加的雨夜,老师担心学生害怕,专门来自习室为他们朗诵高尔基的《海燕》。“雷声、雨声、风声和老师铿锵的诵读声,声声入耳,那场景至今难忘。当时就萌生了将这个诗意场景写出来的念头。”聂震宁很欣慰,终于在60年后续写旧梦,为老师献上一首赞美诗。

《书生行》讲述了新中国教育发展初期,以秦子岩、舒甄好为代表的一群名校毕业生满怀教育理想来到偏远山区,在特殊年代坚守师道、无私奉献、以爱育人、乐育英才的故事。“书中主人公秦子岩、舒甄好是我心中的理想老师典范,他们以‘我是这样的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我这样的行为’春风化雨地滋养学生,用爱与信任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聂震宁坦言,《书生行》是时代之书、教育之书,也是阅读之书,书中凝结了自己的阅读观,“书中的老师引导学生共读世界名著,以马卡连柯的《教育诗》、伏尼契的《牛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滋养学生心灵,提高他们的阅读力,为他们的人生之舟装好无惧风浪的压舱石。教育启民智,阅读是手段。”

来源:天津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