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48页附下载)
《2024年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由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和嘉信华礴(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旨在全面评估中国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并分析其与金融行为之间的关系。报告基于广泛的问卷调查,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共收集有效样本10417份,从货币与银行、收支与信贷、储蓄与投资、消费者权利与责任、财务规划、安全与保障六个维度进行分析。这份报告为中国金融素养教育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政策建议,有助于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居民金融素养的提升。
核心内容概述:
1.居民金融素养整体提升:
• 2024年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整体得分为71.8分(满分100),较2023年的68.7分有所提升。
• 财务规划维度得分最高(78.5分),而储蓄与投资维度得分最低(69.7分),显示出居民在储蓄和投资知识方面的相对薄弱。
2.地区差异缩小:
• 上海连续三年蝉联金融素养得分第一,但区域间的金融素养水平差异逐渐缩小,湖南省和湖北省的排名显著提升。
3.金融行为参与度提高:
• 常见金融行为的参与度逐年提高,尤其是金融投资经验的居民在各维度金融素养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多元化投资意识增强:
• 居民的多元化投资意识有所提升,但总体水平仍有待改善,金融素养与多元化投资意识呈正相关。
5.性别差异变化:
• 女性在财务规划维度的得分首次超过男性,且在安全与保障维度连续三年领先。
6.长期财务规划意识不足:
• 仅半数受访者具有长期财务目标,青壮年群体应作为长期规划意识提升的主要发力点。
7.金融素养对养老金参与度的影响:
• 金融素养水平对个人养老金开户和购买比率有积极影响,尤其是财务规划维度的表现影响显著。
8.投资决策依据:
• 金融素养会影响居民对投资决策依据的选择,得分较低的受访者更依赖社交媒体和销售人员引导。
9.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提升:
展开全文
• 居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有所提升,但消费者权利与责任维度的得分有所下降,显示出对金融监管机构了解不足。
详细分析:
1.居民金融素养整体提升:
• 报告显示,中国居民金融素养在各个维度上都有所提升,尤其是在货币与银行、安全与保障维度,这得益于金融反诈宣传教育的成效。
2.地区差异缩小:
• 上海作为金融中心,金融素养得分最高,但其他地区如湖南和湖北的得分提升显著,显示出金融素养教育的普及和推广正在取得成效。
3.金融行为参与度提高:
• 报告指出,参与金融投资的居民在各维度金融素养上表现更好,这表明金融实践能够促进金融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4.多元化投资意识增强:
• 尽管居民的多元化投资意识有所提升,但仍有近半数受访者对多元化投资的概念和风险认知不足,显示出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教育。
5.性别差异变化:
• 女性在财务规划和安全与保障维度的表现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在家庭财务管理中的角色有关。
6.长期财务规划意识不足:
• 报告强调,仅有半数受访者具有长期财务目标,这表明需要加强长期财务规划的教育和推广。
7.金融素养对养老金参与度的影响:
• 金融素养较高的居民更有可能参与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设和购买,这表明金融素养对于养老准备的重要性。
8.投资决策依据:
• 金融素养较低的受访者更倾向于依赖社交媒体和销售人员的建议,这可能导致投资决策的盲目性。
9.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提升:
• 尽管居民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有所提升,但对于金融监管机构的了解仍然不足,这需要进一步的金融教育和宣传。
政策建议:
报告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 多方协作,打造立体化的居民金融素养提升体系:政府、金融机构和教育机构应共同合作,提供权威的金融素养教育框架和工具。
• 增加与金融实践相关的教育内容:通过模拟交易大赛、养老规划工具等方式,将金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 以个人养老金制度为抓手,普及长期财务规划理念和实践:推动金融机构加大长期财务规划的宣传教育,提供养老规划工具,降低合理配置门槛,并推广个人养老金方面的专业服务。
部分内容预览
评论